昨晚,和儿子去楼下的公园散步,无意间听见邻居俩夫妻在争吵。
虽然具体细节,我已不不太清,但争执的内容大致如下:
他们家的孩子如今正好3岁,按理说正是成天咿咿呀呀,“小话痨 ” 的时候,可孩子到现在还只会说些爸爸、妈妈、奶奶这些简单的叠词,而且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吐字也不清晰。
孩子一岁多之前,他的奶奶还一直说是“贵人语迟”,如今夫妻俩眼瞧孩子下学期就要上幼儿园,周边也都是说话利落清楚,甚至还会背古诗的同龄孩子,这才着急吵了起来。
其实,这也不是我认识的第一个说话迟的孩子。我的老公也是典型的语迟孩子。
据我婆婆说,当年我老公在5岁前一直不会说话,家里人还一度担心他有哑疾, 直到5岁的某天,婆婆下班回来,我老公才开窍似地喊了声“妈妈 ” ,这才打消了一家子的忧虑。
可见,在孩子学说话的问题上,孩子说话的早与晚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家长的引导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家长们该如何引号孩子说话?过程中又该注意什么?
刚好今儿得空,那就和大家一起说道说道吧!
稍微对孩子的教育上心的爸妈们想必都知道,0~3岁是孩子口头表达的敏感期,也是一生中掌握语言的关键时期。此外,婴幼儿的语言发展对其智力发展也有着促进作用,语言能力甚至被视作衡量婴幼儿智力发展的指标之一。
而根据婴儿语言学习的相关理论,儿童语言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性,一般都需要经历:
1、单词句阶段(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
2、多词句阶段(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
3、说出完整句子
这几个阶段
所以,爸妈们在为孩子进行语言启蒙时,应当在顺应这一规律的同时,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
例如1岁左右的孩子,语言处于单词句阶段,经常发出一些重叠的音,如“抱抱”、“水水”、“饭饭”,同时结合身体动作、表情来表达他的愿望。
而到了1岁6个月左右,孩子开始能用二三个词组合在一起表达意思,这就进入了多词句时期,开始时能把两个词重叠在一起,例如“吃饭饭”、“喝水水”。
此时,爸妈们就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引导方式,否则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当然,有的爸妈们会因为担心孩子听不懂或觉得有趣,还照样使用叠字语言与宝宝交流。但其实,对孩子来说,吃饭饭与吃饭的难度是完全相同的。双音字并非爸妈们想象的那样能给予孩子发音辅导,反而会让孩子误认为所有的物品都是双音发出,延缓孩子语言发展的速度。
所以,为了不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我在儿子学说话时除了避免说叠词,还会选择具有难易程度分级的绘本来帮助孩子进行语言过渡。
这套《米菲宝宝语言启蒙绘本》系列,就是我儿子在学说话时常翻阅的童书。它遵循了0-3岁孩子的语言发展规律,从发音、词汇、词组、句子、段落等入手,由易到难编排,帮助爸妈们对孩子有效地进行语言启蒙。
我在儿子刚学说话的阶段,给他读的是较为简单的《叽里咕噜真有趣 》 这一册,让孩子学象声词。书中“喔喔喔”、“叽叽叽”等有趣的象声词,不仅能帮助孩子进行口部发音练习,还能帮他表达内心的需求。
等到儿子2岁时,开始会蹦出简单句子时,我就慢慢地开始用《咿咿呀呀会说话》,让孩子的口语表达由词向句子过渡。
书里有不少类似:
△“苹果,苹果,好吃吗”
“咔嚓咔嚓,吃一块。哇,真好吃”
这样简短的句子和对话。
爸妈们陪孩子阅读时可以试着说上半句,让孩子说下半句,或者让孩子跟读,帮助孩子逐步丰富自己的表达内容,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这套书还贴心地附赠了认知挂图和家长手册,爸妈们也可以通过它们掌握婴幼儿语言发展规律,与孩子进行语言互动。
—01—
多听,多看,磨耳朵
记得卡尔维特的教育理论里曾经写过,如果想让孩子早开口,说漂亮的话,就请给孩子提供稳定的语言环境。
说白了,和我们学英语其实是一个道理: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做土壤,再好的种子也开不了花,结不了果。
比如,家长在家不说方言,而且发音要标准,多给孩子听磁带与电视广播,让孩子“磨耳朵”,等等。
我老公说话迟,吃的便是没有“磨耳朵”的亏。
记得我婆婆曾和我说过,当时因为工作和家庭生活条件限制,既无过多的时间与老公交流,也无多余的钱为老公买磁带与玩具让他“磨耳朵”这才导致老公缺乏语言学习环境,3岁了还是会吃力地蹦几个单词。
另外,爸妈们还要注意的是,由于幼儿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较弱,不少刚会说话的孩子还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如把“花”说成“发”,把“水”说成“随”等等。
对于这种情况,爸妈千万别学孩子的发音,应当用正确的发音来与孩子交流。时间一长,孩子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发音就会逐渐正确。
我儿子在学说话时,就十分注重为他“磨耳朵”,用的便是这套《会说话的有声书》。
它一共有:认识拼音、水果蔬菜、交通工具、生肖动物、认识人物等12个主题,几乎,涵盖了孩子学习生活里的方方面面。
儿子只需小手轻轻一点,就能听取书本的相应内容,操作也十分简单。有时我工作忙,儿子一边点读,一边跟着念,自己就能学一整天。
此外,书里还有不少趣味问答与互动游戏以及儿歌,每次儿子拿到它,都能和它对话个半天,有时还会不自觉笑出声来,然后蹦出许多词汇。
而我能明显地发现,自从买了这本书后,儿子的词汇量确实比以往多了不少。
—02 —
给孩子一个语境
除了环境,语言的使用也需要一定的语境。爸妈们在与孩子沟通时,可以一边说话,一边做出相应的动作和面部表情,帮助孩子明白你话中要传达的意思。
比如,当你做好饭,希望孩子来吃饭时,可以把碗盘放到桌子上,然后向孩子说“现在该吃饭了”,他就会明白现在是吃饭时间,并且会自己坐上儿童餐椅。
而这些带语境的暗示,远比你干巴巴一遍遍重复对他说“吃饭”,要有效得多。
但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对一切都会信以为真,爸妈们在表达含义时,千万不要因为逗趣与好玩而戏弄孩子。
毕竟,你一边拥抱孩子,一边说“妈妈好讨厌你”,这会让孩子产生词意混淆,因为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都在说:“妈妈爱你。”
当然,如果爸妈们得肢体与面部表达还不够,还可以试试用图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沉浸其中,展开联想,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这套《幼儿语言表达训练》是我在儿子的教学实践中,认为效果较好的一套。里面的故事导读,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和说明性提示,直接引导孩子对故事进行叙说。
例如,在小马过河的故事里,书里的导读模块就向孩子提出了疑问:
“小马被自己脚下黑乎乎的东西吓坏了。你知道是什么吗?”
爸妈在陪孩子阅读时,也可以借着书中的提问适时地演绎书中的情节,增进与孩子的交流,引导他表述出问题的答案。
此外,每篇故事的背后,还附有成长小贴士,能在训练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增长他的知识视野。
我儿子在咿咿呀呀学说话时,我就常向他普及里面的知识,虽然他未必能听懂,但瞧这书里的图画和我的动作,他也能猜出个七八分,时间久了也能自己表达出大致的意思。
总的来说,孩子的语言能力开发是项技术活儿,爸妈们在引导时一定要多些耐心,还要多听、多看辅助以口部运动,多做舌头的振颤才能帮助孩子尽早开口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