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路上,谣言不息,如果没有火眼金睛,很容易就会掉进陷阱,耽误了孩子。所以,宝妈们要懂得辨别,避开误区,科学育儿,对孩子负责,对自己负责。下面的这些育儿误区,你中招了吗?
——◤ ① ◢——
“育儿神器”——学步车
学步车,被无数中国家长奉为“育儿神器”。但是事实上,学步车不但不能帮助孩子学会走路,反而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危害。
学步车的设计使婴儿缺乏真正的自主锻炼,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发育异常。此外,学步车还会使孩子能够快速进入危险地带,因此受伤事件时有发生,包括手指夹伤、擦伤、划伤、烫伤等。学步车违背了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对宝宝学步是有害而无益,学步手推车却不同。
学步手推车一般都设计得像玩具,带有音乐盒或者玩具面板,增加宝宝学步的趣味性;另外,学步手推车是需要宝宝来推动的,可以科学地引导宝宝进行力量训练,锻炼肌肉。
——◤ ② ◢——
“纸尿裤”不如“把屎把尿”
因为缺乏科学的育儿认知,不少家长为了避免宝宝“红屁股”,远离疹子,甚至是为了培养宝宝定时排尿的习惯,认为“给宝宝穿纸尿裤还不如把屎把尿”。不料,其实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
第一,婴儿的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要在一岁半左右才发育完善,三岁左右完全发育成熟。过早把屎把尿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主排尿功能,反而易导致婴儿尿道感染和脱肛,不利于宝宝膀胱功能的成熟。
第二,纸尿裤质量不好和更换不及时才是导致宝宝“红屁股”、长疹子的罪魁祸首。因此,给宝宝选好纸尿裤就特别重要。中高端的纸尿裤由于使用高分子吸水树脂,透气性较好;而低端纸尿裤由于成本问题,吸水性和透气性差,还容易返渗,从而造成红屁股等问题。
——◤ ③ ◢——
过度喂养
很多宝妈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都会把食物做成糊糊或细软烂状。其实,这种做法可能导致孩子的咀嚼功能得不到锻炼,进而出现各种挑食偏食的饮食行为问题,最终影响孩子的营养状况和身体健康。
随着宝宝的咀嚼能力、消化能力的发展,辅食的性状也要逐渐改变。6个月的宝宝可以开始添加糊状、泥状食物,7~9个月根据宝宝出牙的状况逐渐过渡为细颗粒、粗颗粒状食物,10~12个月逐渐过渡为碎状和丁块状食物。
在食物随着宝宝的长大而调整的同时,家长可以开始引导宝宝使用筷子,自主吃饭了。这时,训练筷就可以派上用场了。训练筷可以矫正宝宝的握资,使宝宝正确地使用筷子。
以下是买家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