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描述性语言,少用评判性语言
比如孩子把纸巾全部抽出来,你不能习惯性地评价,“你怎么这么皮,把纸巾弄的到处都是,把家弄得那么乱?”而应该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平静地说,“这些纸巾在地上挡住了路,我们都不能好好行走了,这样不好。”一样指出孩子把纸巾弄得地上到处都是,少评价孩子的行为,一旦有评价就会有抵抗和冲突;而是描述事实并且指出这个事实可能产生的影响。
孩子生来其实就是愿意合作的,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沟通时的情绪影响到了他们,让他们产生了抵触。 这样做的另一大好处就是,当父母在描述事实时情绪会更加平静,自然就更加容易解决问题。
乐高的这款创意拼搭积木还有一个创意包装盒在外面,可以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自由地拼搭,拼搭完成之后,父母要监督好孩子及时整理,如果孩子在拼搭的过程中出现什么不正确的行为,父母应当好好沟通交流。
多给情绪贴标签,少给个人贴标签
孩子最初的自我认知形成是从父母那开始的,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一些“捣蛋”,都会不经意给孩子贴标签。比如,“你太不乖了,你不是好孩子。”这些不经意的评价,久而久之就可能真的形成孩子的自我认知,长期以往,就会形成负面的影响:因为“我不是好孩子“,所以“我就不听话”。
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并没有真的想要“捣蛋”的,很多时候他们只是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因此,面对孩子的一些过激行为,最关键的是帮助他们给情绪贴标签,而不是对他们“人身攻击”。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是学习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减少一些负面个人评价,有助于孩子健康的自我认知形成。
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可以通过阅读绘本故事让孩子了解到自己行为的问题,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这套绘本就是情绪性格的培养,能够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做好管理。
每天睡前给孩子读一读绘本有助于孩子认清自我,不会因为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变得负面消极,能够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自我认知,避免过激行为。
多提供弥补方式,少用惩罚工具
当孩子做错事后,我们太急于想要纠正错误,往往急于希望孩子马上可以说对不起。但因为我们太着急了,既没有让孩子的情绪得到抒发,也没有让孩子有时间真正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有的父母甚至会认为孩子的抵触是“顽劣”而进行打骂,那就更加不好了。
不管多调皮的孩子犯错后,他们都会有羞愧的情绪的。而惩罚打骂这些方式并没有让孩子这些情绪找到出口。情绪没有出口后,有的孩子就会“偏不道歉”,有的孩子会“虚心接受,屡教不改”。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教会她学会如何对自己的错误负责,提供一些弥补方式让孩子的羞愧情绪转变成更加正面积极的情绪,这样的行为教育要比口头教育深刻得多,也会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乐高这款警察总局系列的积木可以让孩子认识警局的环境和工作内容方式,了解警察的职责和任务,以及做了违法犯纪的事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这样孩子就会对自己的错误有更深刻的认识,也能够积极转变情绪。
为人父母的我们常常会忘记,沟通技巧不仅仅是成人之间的,对孩子沟通更需要技巧的。而这一切的沟通都是建立在对孩子的尊重和接纳的基础上。愿我们都能时刻提醒自己,爱一个人就是先学会好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