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甚至到现在生完娃,都经常听到身边有人称赞学走路快的小朋友。
举个“栗子”,姨妈说,我孙子学走路快,才不到10个月,已经不用大人拉手,走得稳了! 邻居说,我的孙9个月也可以走两三步了!
那时没生娃的我听到,觉得真厉害,宝宝那么聪明这么快就可以自己走路了。当自己为人父母,学习育儿知识时,才发现,事实不是这样的!圈里如果再听到这些案例,身心俱伤啊。
其实过早学走路并不是好事, 过早学走路并不是好事 , 过早学走路并不是好事 ,重要的事说三遍!我们来看看为什么?
— ① —
过早走路易近视
婴儿出生后视力发育尚不健全,过早地学走路,宝宝因看不清眼前较远的景物,便会努力调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来注视景物,这样会对宝宝娇嫩的眼睛产生一种疲劳损害,反复则可损伤视力。
光学权威专家指出:“小眼镜”的增多,与婴儿过早学走路有关。婴儿在1周岁前是不宜学走路的,应该让他爬, 爬行可使他看清自己能看清的东西, 眼睛不费力就满足了探索欲望,有利于视力健康正常地发育 ,否则会影响他视力的正常发育。
—② —
X形腿O形腿概率高
宝宝骨髓组织中含胶质多、钙质少,骨质比较柔弱,容易受外力的影响而变形。并且在宝宝的肌肉组织中,肌纤维细软,含水分多,肌肉比较娇嫩。
如果宝宝太早练习走路,全身的重量都压在双腿上,容易造成双腿弯曲和变形,从而增加X或O形腿发生的概率。同时还会造成孩子脊柱的畸形,因为孩子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脊柱为了支撑身体的重量,长期下去,会造成脊柱的畸形 。
—③ —
爬行不足,宝宝肢体控制能力差
有不少的宝宝成长过程中没有经过爬行直接站起来走路的,当父母见到宝宝这样优异的表现时,会觉得很高兴。 爬行是孩子走路的基础,如果我们过早地让孩子学习走路,孩子就会错过学习爬行的机会。
而学习爬行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好处,在爬行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孩子胸部的肌肉和手臂,腿部的肌肉 。没经过爬行或爬行时间不够的宝宝,会影响到未来身体姿势以及手部精细动作。
走路早,说话早,很多爸妈很自豪,因为会觉得宝宝智商更高,实际上,宝宝走路的早晚跟大脑发育没有直接关系,而与小脑的发育有关。小脑时决定人的身体平衡能力(手脚协调能力),智商的高低则是受到大脑发育影响。同时,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 走路早晚不能判断宝宝聪明与否。
对于智力、骨骼和肌肉发育正常的宝宝,只要经常户外活动,到一定年龄自然会坐、会走,父母不必过于担心。通常到了1岁半到2岁,所有的孩子都不需要扶就能顺利走路。如果宝宝过了2岁还不能顺利走路,就要去医院检查是否存在骨骼发育方面问题或者因身体肥胖导致发育迟缓。
一般来说,宝宝2-3月会抬头,6-7月个月会独坐,8-9个月会爬行,10-11个月学会站立,12-15个月才会走路。 每个宝宝发展的阶段不一样,有的宝宝可能很早就有想走的欲望,有的则没意识迈开脚。
当宝宝有欲望要学走路时,妈妈们才需要帮助宝宝来练习。
宝宝会走路,可以说是我们做妈妈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了!从宝宝迈开小双腿的那一刻起,开始真正的走向了独立。我们开始要为宝宝的学步安全保驾护航。
可以给宝宝提供安全的护栏,软垫,学步鞋等做好防止摔伤措施,练习走路是自然而然的并非刻意的,宝宝如果乐意开心就走几步,不必勉强练习时间 。
每个父母都应遵循小孩运动发育的规律,要顺其自然,耐心等待宝宝学走路的时机,切记,莫拔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