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台灯这个名字离我有点更久远。离开校园后,随着工作时长增加,手上的键盘也没有配备背光的时候,台灯的打光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那之前,我一直用的都是两支 IKEA 宜家的灯座,搭配一款普通的 5500K 色温的灯泡来使用。只是灯调得不对的话,屏幕反光会让人觉得很尴尬。加上两盏灯真的太占地方了,还要纠结走线等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很麻烦。
这些理由的影响下,我最后把那两支宜家灯都收起来了,换上了明基的 WiT ScreenBar Plus。
明基这款灯当初吸引我的,还是从这个造型和固定结构开始。
经用的是固定在屏幕上的设计,背部用的是明基自家的重力枢轴夹。这个结构能够将 WiT ScreenBar Plus 夹在屏幕上,夹的内侧加入了防滑垫,增强了夹子的稳定性,稳定性更高。
而且,WiT ScreenBar Plus 的夹子对显示屏的尺寸没有太多的限制。尤其是一些偏薄的屏幕也能固定。这对于准备更换,或者是已经换上显示器的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WiT ScreenBar Plus 的电源位放在了夹子后面,可以直接用 USB 线来供电。这个确实还是省下了不少走线的麻烦,毕竟现在有很多的显示器都会在机身上附属 USB 接口,只需要把灯的 USB 线接上显示器或者是显示器上的 Hub 就可以了。
比起之前还要考虑两盏宜家灯的摆放和线的走位,这个实在是省心太多了。铝合金机身上没有多余的处理,整机带出了一种工学味道浓厚的简约感。灯就像是一个简单的配件 "悬浮" 在屏幕上方,夹子等一些固定结构都得到很好的遮蔽,整体的视觉效果非常好。
说到视觉效果,就不得不提 WiT ScreenBar Plus 的遥控。虽然也是用有线连接,但从屏幕后方走线的话也不算很那个。遥控采用转盘式设计,不管是调整色温还是亮度都很方便。
而且,这个遥控的功能也很完全。上面附带了光线传感器,能够收集环境信息为自动补光模式服务。
亮度和色温的控制有切换按键,切换的时候也有相应的提示灯,很方便。加上遥控用的是斜切面处理,角度和人伸手操控时的相符,伸手可调的操作很舒服。
功能方面,WiT ScreenBar Plus 支持从 2700K 到 6500K 间的八段色温调节,基本上暖冷光都适配了。你可以按照自己习惯的阅读色温来调整,但对于我本人而言,更多的时候是为了拍照来调整现场色温。
另外刚刚也提到,WiT ScreenBar Plus 支持自动补光功能。灯能够根据现场环境,来调整现场的补光效果。与此同时,它也能够记录使用者的修改,下次启动灯的时候会用上相同的设定,不需要再做调节。
WiT ScreenBar Plus 的照明广度已经达到 75cm 了,要包括一个标准的 104 键键盘、鼠标和手账基本没问题,即便你要在这个环境下再看书, ScreenBar Plus 打光的空间也都能够覆盖这个位置,500lux 的光对书写和打字来说还是很舒服的。
加上,WiT ScreenBar Plus 加入了零闪烁的处理,能够降低眼部的疲劳度刷新速率,工作时长也会比其他灯要长一些。而且零闪烁也有另一个好处,就是在拍视频的时候不需要纠结背景光闪烁的问题了。
总的来说,WiT ScreenBar Plus 是一盏功能导向设计的好产品,也是彻彻底底从功能衍生出来的最佳答案。
重力枢轴夹的出现,让整个 WiT ScreenBar Plus 的玩法都改变了。这不仅仅能把收纳空间压缩到极致,而且这个方向打下的光线更适合你去书写和使用屏幕,减少了反光的尴尬之后提升了阅读的舒适度,这是 WiT ScreenBar Plus 最可取的地方。
加上,有一个设计相配的遥控可以让整体感更强。控制器的布局也经过调整,操控也很舒心,整个体验的一体性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