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就基本是以“严苛”为主,目的就是将孩子教育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但是家长们会发现,我们这样做了,孩子往往会朝着另一个方向而发展,甚至家长与孩子之间还会产生隔阂,导致孩子越来越不好教育。
这是为什么?主要是在这5点方面,家长没有做到足够的“好”。
一、放下身段
不要总是对孩子发号施令,命令孩子“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当然在选择中孩子也会有很多的疑惑,到底自己要选择怎样的方式,这样的方式有什么样的后果,这都是得提前让孩子去知晓的,所以准备一款全能百科小助手,让孩子可以自己去寻找方式、问题的答案。
二、耐心倾听
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既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勇气,也为孩子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这时需要为孩子找寻一位“玩伴”,让孩子乐于沟通,并且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亲身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体会“自食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良苦用心。
比如一些危险的动作或者游戏,可以让孩子自主去尝试,并且在过程中尝试挫折,并且学会应对方法。
四、教育融入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家长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人生的道理,某一件事带给孩子的启发和震撼就是最好的教育时刻。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
五、沟通协调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与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
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用贴近生活、简单易懂的方式告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