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奇怪的说法。很多人被误导,花很高的价格,买到的琴却不能满足演奏的需要。在此,有必要谈谈选琴的误区。
误区一:声音越大琴越好。
如果是初学者买练习琴,可以挑选声音大些的。这是因为初学者指力小,声音小的琴弹不出声,所以要买声音大的,如桐木练习琴。但这不等于声音越大琴越好。真正的好琴,往往新斫成时,声音并不大,这与琴材和灰胎有关。
误区二:声音越小琴越好。
很多好琴初斫成时,确实声音较小,但日久音发,声音也就不小了。所以,没有理由说声音越小琴越好。如果声音永远发不出来,那琴好在哪儿呀?
误区三:手感越软琴越好。
初学者买练习琴,可以选手感很绵软的,因为没有指力嘛。而水平高了,张力不够的缺陷在演奏中就会越来越明显。表现力不足嘛。所以真正手感好的琴,张力应适中,不能抗手,也不能张力过小。
误区四:琴越快出断纹越好。
如果喜欢断纹,那可以买专门的断纹琴,那断纹是专门做出来的。除此以外,一张好琴要很多年才会出断纹,甚至百年方出断纹。若不是专门做出断纹的新琴,很快出了断纹,那是灰胎或膝面有问题,何以言好。
误区五:沙音打板是不可避免的,每张琴都会有。
如果每张琴都会有沙音打板的问题,那是低档的次品。因为沙音、打板的处理,是斫琴最起码的技能要求。所以,稍微好点的琴,都可以解决沙音、打板的问题,最多是偶有沙音,绝大多数都不会有沙音。如果制琴者解决不了沙音、打板的问题,那是连基本的斫琴技能都不具备。
误区六:琴的价值在工上,不在声音上。所以买琴只看工,不必管声音如何。
价值在工上,那是木工的价值,不是琴的价值。当然木工成本也要算在琴的成本之中。所以市场上一张蕉叶琴往往比仲尼琴卖得贵。不是贵一点儿,而是贵很多。可是,琴人买琴是用来弹的呢?还是用来挂着好看的呢?如果是用来挂着看的,你可以不管声音,看着顺眼就行。如果是用来弹的,当然得买声音好的,怎么能不管声音呢?对于琴人来说,琴的价值,最主要是在声音上。花很高价格买一张声音好的结构非常简单的琴,是值得的。如果买一张很费工,但声音平平的琴,则只能当摆设用。
误区七:高档硬木材制琴,不上灰胎,既可弹奏,又能看木纹。
这是近年来兴起的怪现象。如以金丝楠木制琴,现在就特别流行。但是,这种琴恐怕是给土豪准备的,而不是琴人的琴。为什么这么说?第一,琴之顶板,应用较松而属阳的材制,如杉木、桐木。硬木制琴,声音就打了折扣。第二,不上灰胎,则音易散。第三,木纹太花,晃眼,不利演奏。第四,一张花哨而不内敛的琴,本身就很俗气。第五,声音平平,价格却甚贵。所以,这种琴是给土豪们挂着看的,或可偶尔弹拨两下而已。琴人演奏,不选择这样的琴。除非这个琴人自己卖这样的琴,用来做广告的。
误区八:买琴主要在便宜。其实高档琴和低档琴在弹奏上差不多。
开什么玩笑?高档琴和低档琴在弹奏上,其差距如别于天渊,怎么会差不多。说这话的要么是没弹过或是初学,根本没有能力区分好坏;要么就卖低档琴的吧。其实,初琴者经过几年的学习,也有大概区分好坏的基本能力。当他弹过一段时间中高档琴后,恐怕不会再愿意弹低档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