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老六跟各位茶友说说几个简单的辨别办法。
白茶分为主要三个等级: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而三个主要等级之间也有各自的品质差别。
首先:看干茶
1、看整体:芽叶整齐,色泽匀整,无过多碎末杂质的为上,品相好的一款白茶,首先得保证整体茶叶的完整性。杂碎较多,品相为下。
2、看单叶:白茶鲜叶越嫩、越饱满,白化程度越强,制成的干茶越显金黄,品质越高,越显尊贵。
3、闻干茶:判断品质高低的这一“闻”,就是闻开箱时是否出现异味,串味,如果出现异味杂味,说明这款茶在工艺和储存上出现一定的问题。优质的白茶干茶,香气纯正,无异味。
润泽饱满
然后:看杯中
开汤也讲究一看一闻:
1、看杯中:小翁泡制白茶大部分是以盖碗或杯泡为主,因为能直观的看出茶叶的形态,首先第一遍洗茶可以注意杯中浮沫,浮沫少易散去,杯中无杂质较优,浮沫多而不散,杯盖上残留较多杂质的为下。一款好茶在整个制作和仓储过程中都该认真对待。
2、闻杯盖:嫩香是大叶白茶的特色之一,无论是干茶还是冲泡后的茶汤,嫩香越浓,越持久,品质越高。小翁自己闻香有一个方法叫温杯闻香,名字是瞎取的,意思就是用开水温杯,将干茶倒入盖碗中,上下摇动,听到米粒声,开盖闻香。在温杯后茶香会弥留在盖碗中,再进行开汤冲泡,热嗅时没有令人不悦的气味,外加香气浓郁纯正且持久不退,则品质为上,热嗅有酸、涩、焦等异味,香气芜杂,不持久者为下。
第三步 :观茶汤
观察汤:品茗最关键的一环便是开汤品赏,观察汤要及时,主要从色度、亮度、清浊度等方面,辨别茶汤颜色深浅、正常与否、茶汤暗明、清澈或浑浊程度。
(1)汤色:
茶汤颜色新茶期:杏黄(1-2年)、金黄(3年)、橙黄(3-5年)。
醇化期:橙红(5~8年)、石榴红(8~15年)、宝石红(15~30年)。
陈茶期:酒红(30年以上)。由于汤色与储藏环境的温湿度及微生物种类密切相关,以上划分仅供参考。
(2)透明度:分为清晰、透明、透明发亮、晶莹剔透品质为上。浑浊、不清晰品质为下。
(3)茶汤粘稠度:我们常听到评价白茶茶汤:这款茶汤水很薄,或者这款茶汤粘稠浓厚。茶汤粘稠度分为水样的、流动的、稠密的、浓厚的、油状的、粘稠的。
第四步:品口感
1、茶汤入口:茶汤的滋味丰富多彩,茶与水的融合度越高越好。待茶汤凉至可入口时,细细品味,滋味鲜爽,甘味生津,唇齿留香,进入最高境界。品评白茶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合理利用舌头;二是把握好茶汤的“评味温度”;三是评茶前不吃刺激性食物。
2、茶汤下喉:对白茶的真正考验才开始。入喉顺畅,香韵在口腔与鼻腔中停留时间长,舌面或口腔生津回甘强烈的品质为优。入喉有毛刺感,香气不如茶汤在口中时强烈,舌面发涩,嘴里好像有一层塑料薄膜的粘腻感,且迟迟褪不下去,这种茶汤必然有诸多问题,比如原料等级粗老,或者制作工艺不到位,或者仓储湿热等等。
3、汤色变化:如果冲泡手法正常,那么整个品饮过程中汤色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茶叶的品级了。全程汤色稳定,渐渐变淡的为正常。若几泡之后,茶汤颜色骤变,颜色滑坡厉害,并且非常不耐泡则品质较低。对于茶汤品质有急速改变的,要小心“靠工艺拉升原料品级”的可能性。
最后:看叶底
1、看叶底:浸泡后的茶叶(叶底),能真实反映茶叶的真实品质。评定叶底一是靠嗅觉辨别香气,二是靠眼睛判别底的老嫩、匀整度、色泽和开展与否,同时还观察有无其它杂物掺入。叶底如女人的皮肤,是藏不住秘密。
2、叶底柔韧性:好的叶底要舒张自然,柔软而有弹性,过于僵硬或者过于娇嫩都不算上品。用手轻轻揉捻,不容易揉烂的比一捏就碎的好。
3、颜色均匀:一眼望去叶底呈统一的颜色,没有明显的深浅的为上;斑驳相间,或深或浅,就要小心了。叶张中如果有灼伤红斑的,制作工艺不够好。叶张之间不会有太大差异。
4、有光泽:将叶底控去水分后自然晾放几分钟,迅速失水表面干燥的一定不如始终保持油润的叶底。这和皮肤的锁水能力异曲同工。
这些都是一些白茶好坏的简单判断但是不是唯一依据 好的白茶离不开:好原料、好工艺、好存储。这三点缺一不可。买茶好坏不可用金钱或品牌来衡量,重在茶质优,且茶人自己觉得爱不释手才最重要,存储白茶前要擦亮双眼,切勿盲目跟风,理性消费,多喝多看多学才是品茶之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