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来到2018年度。说足球装备产业的大势,今年可是世界杯大年,不用想也知道各大品牌已经攒了不少“杀器”在手上,就等俄罗斯倒计时滴答响起,我们的足球生活又将迎来新一波“新生势力”的洗礼。
但在2018公历年初这个不痛不痒的节点,我们首先迎来的是一双小改款,Puma ONE 18.1。那么这双“开年”之作,到底表现如何呢?到手一周有余,感谢可官老爷们来读读我的初步体验。
这里不得不提及一下Puma ONE 17.1。记得一个潮湿的夏夜,17.1带着新生的面孔出现,初适应的半个小时不太好,过分紧张,对于我的小宽脚不够亲和。
好在适应期不长,就在当晚我就适应并喜欢上了这双主打全能的ONE。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17.1都是我对时令和性能舒适能够兼顾的首选。总体而言,初识Puma ONE是令人愉悦的。然而,18.1一来,又“遭遇”了同样的路数。
一上脚又是宽度的适应性问题。不一会儿,脚弓被压迫的感觉已经有些难耐。脱下鞋子,观察一下鞋领的改进。17.1的分离式鞋领结构在改款上做了一体化处理。穿脱的整体感更强,也规避了这一块脱线的风险(之前确实发生了)。
并且,相比17.1,Puma加强了evoKNIT的编织强度和密度,在没有为足部增加负担同时却增强了保护性和耐用度,很好的提升!看看鞋领和脚背合二为一的结构,evoKNIT的触感和舒适度确实令人
且编织的延展性可以很好地提升对高脚背的适应能力。再加上更新为suede翻毛皮材质的内衬更加提升了穿着的舒适性,甚至18.1还为踝部的包围增加了缓震海绵垫。松开鞋带,只要双足的宽度别太惊悚,Puma ONE 18.1有极大几率是一双非常好上脚的球鞋。
如前所述,18.1与17.1一样给了我不怎么舒服的前十分钟。除了evoKNIT的鞋领和正脚面,侧面的人造支撑材料相对来说就没那么亲和。加上为了增强支撑和摩擦的立体流线型纹路,稍宽的双足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这样的包裹强度以及本就不算宽的中足部位。
由于个人初次实战的时间不长,只能寄望更多的磨合与更深的体验了。当然,同17.1一样,我还是很有信心的。关于舒适度,还得再说说这块并无太大实质变化的中帮鞋领。由图可见,鞋领的形态更符合人体工学了,亲肤性、柔韧性以及高度都能做到“无异物感”,这是最关键的。
高帮鞋领从诞生以来,已经由职业球员主导经历过了一轮不大不小的变革,这种类似中帮的高度符合更多人的口味。在做出取舍以后,Puma的做工和品控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材质衔接上也做到了完美无暇。
FG鞋钉结构与前代相比几乎没有改进,特别是那两颗反向的启动钉依旧抓人眼球,实战效果却同样聊胜于无。FG的鞋钉相对来说不算特别长,为了更好的使用体验建议尽量还是中等偏上的场地。
前后掌的鞋钉由加强筋相连,一体化的中底让鞋底的整体感十足。然而,整体感觉比较呆板,算不上非常灵活的一块大底。比起前一代,虽然结构和功能取向都没有变化,但这晶莹剔透的处理方式还是令人惊喜的。至少在图片和手里提供给你的高级感是很不错的。
此外,在功能上讲总体只能算不过不失,那两个反向的“启动钉”还是别指望它给你太多惊喜。当然你也完全不用担心湿滑场地抓地力不够。终于要说到前段的这块K皮了。超轻薄,超柔软,超细腻......超高级。
上手即能带给你一切销魂的感觉。Puma让足部前段真正变成了袋鼠皮,可喜可贺不是么?17.1在此所使用的小牛皮虽然上手也够柔软,但久之会僵化(不知道是不是普遍现象),即便有两道走线但支持型却不足会导致鞋型塌陷(不会又是我的个人现象吧?)。
18.1虽然拿掉了走线,但却多了这几年真皮球鞋普遍的做法—内置龙骨,摩擦和支持相信都会有更好的表现。再加上与鞋身后段同样的弧形纹理,在前后和谐统一的同时,也能带来极致的触感。毕竟Puma选择了轻薄,也就为双足与球之间的接触提供了最真实的感觉。
而且在宽度和高度两个层面都不会对你的前脚掌造成任何压迫与束缚,随之而来的便是与足球尽情接触的强烈欲望。不论是带球,还是出球,醉心享受每一次触碰带来的细腻感觉,对于足球鞋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最好的取向和状态。
总体说来,18.1作为一个改款,在结构上与前代相比并未做出本质上的变化,但Puma讨巧地用一体化程度更高的解决方案让18.1感觉更“整”也更高级,也更符合现代产品设计的趋势。虽然与18.1接触的时间还不太够,但从目前感受到的改进来看Puma产品团队的工作是有成效的。如果你还没接触过Puma ONE这个产品线,现在看来17.1或者18.1都是不错的选择,一个更趋性价比,一个提升的产品力和高级感也值得消费者买单。总之,我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穿上18.1好好享受足球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