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爸妈说,养孩子太累,孩子没一个让人省心的,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话说得没错。不过,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严重,反而是我们太认真了,操心太多,才会觉得累。
比如下面的这些问题:
01别为孩子说“恨妈妈”的狠话伤心,他只是发泄情绪
其实,孩子说狠话,只不过为了把当时受挫后愤怒的情绪发泄出来,想通过有杀伤力的语言和妈妈对抗。
不过,小孩子并不会记仇,更不会真的恨妈妈。等情绪发泄完了,还是一样爱妈妈。所以,我们并不需要把孩子说的狠话太当真,立好的规矩,该坚持的还是要坚持。
只是下一次,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换一种立规则的方式?比如提前几分钟提醒孩子关电视,让他自己做好守约定的准备;或者说好不遵守约定的惩罚方式,提前给孩子打预防针。这样的方式不容易激怒孩子,是不是比暴风骤雨式的方式更好?
02别恼怒孩子的拖延磨蹭,慢慢就会好
孩子磨蹭、拖拉其实有着身心发展的规律性的东西在里头,和我们大人所谓的“拖延症”完全不同。如果我们不过度干预,随着他的认知水平的发展,这个现象是可以逐渐得到改善的。
所以,当我们面对这种情况,可千万别太认真,跟孩子生气、代劳、批评都不能解决问题。
不如试试数数的方式。你可以心平气和地跟他说:“我数到十,看看你能不能开始了。”(当然,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数到20,或者5,都没问题。)
这其实就给了孩子一点时间来收敛心神。如果你发现孩子还在继续拖延,那么你可以数得更慢一些,多给孩子一些时间。
或者跟他比赛:“看谁先跑到卫生间洗刷完?”
还可以用在挂钟上做记号的方式,告诉孩子:“等大针指到记号这里的时候,你就该收拾玩具,准备刷牙洗脸了。”
03 孩子撒谎很正常,别看得太严重
面对孩子的“撒谎”,这位妈妈过于认真了。通常情况下,小孩子“撒谎”有三种原因:
孩子分不清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
孩子害怕受到惩罚
孩子在寻求父母关注
心理学家科尔伯格认为,7岁以前的孩子,其实不存在一个明显的道德区分的问题。当我们不用道德的标准去要求孩子的时候,往往能更轻松地解决这些问题。
这个孩子撒谎的原因应属于第二种,因为担心自己的犯错行为不被爸妈接纳,害怕会遭到严厉惩罚,所以当妈妈问她“是谁干的”时,她会下意识地回答:“不是我!”
这个时候,妈妈更应该反省下,是不是自己平时对孩子过于严厉了。如果爸妈能够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予以接纳,并帮助孩子主动寻求解决办法,那么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学到了正确面对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之后,孩子就不需要通过“撒谎”来保护自己了。
04孩子“偷”东西也没什么大不了,别再如临大敌
其实,和撒谎一样,7岁前的孩子偷拿别人东西,也最好不要用道德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或者如临大敌的给予各种批评、指责。这些做法反而容易让孩子的行为固化,真正养出喜欢偷东西的孩子。
孩子出现这个问题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孩子的物权观还并不是很完善,他大概知道物品是有主人的,但我想要这个东西,我就可以是它的主人;
另一方面,在孩子的逻辑思维里,是没有偷的概念的,我看到这个小车了,这个小车很好玩,我喜欢它,它有是我的。
怎么处理呢?韩琪老师说,父母应该更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不要去把这个事件扩大化,比如跟孩子说:
“宝宝,我看到你把那个小车拿回来了,是从谁谁谁家拿过来的吗?”(先客观地跟孩子确认这件事情)
“你是不是很喜欢那个小车呀?但是妈妈告诉你,不能把别人家东西直接拿过来,一定要先问一问对方,是不是可以把那个东西给我。”(告诉孩子这件事的做法不妥,并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这样,下次再碰到相似的情况,他就可以从容地应对了。
你看,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很单纯的成长中的问题,并没有我们大人想的那么复杂,我们并不需要特别在意。
如果我们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不过度反应,不矫枉过正,很多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这样养孩子,是不是觉得轻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