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生孩子前,我很喜欢熊孩子,总觉得乖孩子、循规蹈矩的孩子将来不会有大出息(观念有些极端)。看“家有儿女”时,我非常喜欢里面的刘星,因为刘星从里到外透着一股调皮劲儿,很聪明,喜欢搞恶作剧。
但是当我有了儿子后,我才明白那句话,“别人家”的孩子好。
什么是熊孩子呢?
一天到晚像永动机,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都充满诱惑,趁你不注意,将电脑主机打开,看看里面都是什么东西;
拿着扩大镜练习聚焦,将阳台上的物品引燃;
学动画片里的猪猪侠,满屋子的乱跑尖叫;
你要他做什么事情,他总会找出一堆理由来驳斥你,有时还让你无言以对……
再看人家乖孩子,上次听一位朋友说,她家宝宝能抱着一只玩具熊玩上半天;做家务也能有条不紊,认认真真,规规矩矩的;还很听爸爸妈妈的话,家长要求做什么,孩子立马就会去做,从不反驳顶嘴。
为啥咱家孩子就和别人家孩子差那么远呢?当初那么幼稚的认为熊孩子好,熊孩子聪明,那只是因为我不懂那句话“等你当妈就知道了”,为此我曾自惭形秽了很久。
是不是家有熊孩子的家长都和我一样,有这样的心理呢?千万别这么想,生物心理学家马克•罗森茨威格用一个实验证实,熊孩子更聪明。
罗森茨威格选择了一批遗传素质相同的老鼠,将这些老鼠任意分成3组:
第一组的老鼠生活在“标准环境”中,即3只老鼠被关在铁笼子里一起喂养。
第二组的老鼠生活在“贫乏环境”中,即每只老鼠都独立生活在笼子里,且笼子的三面都不透明,光线很暗,几乎没有任何刺激。
第三组的老鼠生活在“丰富环境”中,10多只老鼠一起被关在一只大笼子里,笼子宽敞,光线充足,里面还有很多“游乐设施”,如滑梯、木梯、小桥、秋千等,可供老鼠们选择。
研究发现,生活在“丰富环境”的老鼠最“淘气贪玩”,“贫乏环境”的老鼠最“老实”。
之后,罗森茨威格将这些老鼠解剖,发现3组老鼠在大脑皮层厚度、大脑细胞大小及与智力有关的脑化学物质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生活在“丰富环境” 中的老鼠优势最显著。
这个实验说明,环境越丰富,刺激越多,体验越充分,大脑的发育就越好。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类呢?
由此可见,即使宝宝的智商一样,但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因为不同的体验,大脑的发育程度也是会有很大不同的。
看过这个实验,家有熊孩子的宝妈宝爸们是不是释怀了呢?是不是对自家的熊孩子更自信了呢?
相对来说,熊孩子接受的外界刺激会更多,因为他一刻都不停歇,总是在不停地探索,这摸摸那碰碰,这些令家长无法忍受的行为,则对熊孩子的大脑发育起到了很好的刺激。
当然,凡事不是绝对的,我们不能百分之百的说乖孩子不聪明。
我认识一位父亲,他对孩子就很不上心,还用过去父母教育自己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孩子不就是摔在桌子腿上长大的吗?”可以想象得到他的孩子接触到的外界刺激会是怎样的。
孩子聪明不聪明,先天遗传因素是一个方面,但后天的成长环境、教育都能产生重要影响。那么,怎么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更聪明呢?就是不断地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环境”,加强对大脑的刺激,其方法有很多,下面我简单地介绍两个:
带孩子外出、旅游
旅游是增长见识,刺激宝宝大脑发育的一个好方法,可能有人会说,宝宝小,旅游不方便怎么办呢?其实,旅游不一定要远行。
哪怕是带孩子去附近的公园走走,对孩子的成长都非常有利,总的原则就是离开固定的生活区域,不要整天闷在家里。
有些老人带孩子,嫌外出麻烦、太累,常常将孩子关在家里,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好的。
阅读开阔孩子的视野
孩子年龄大一些了,可以陪孩子一起阅读,逐渐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孩子能在书中吸收很多丰富的知识,让孩子的大脑得到很好的刺激。
我儿子就特别喜欢科普类的图书,尤其是“十万个为什么”,他能从书中学习到很多有趣的知识,知识学习多了,还能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那天带孩子去公园玩,有一个小朋友手里拿着一个氢气球,牵着孩子手的家长还在抽烟,我儿子就很紧张地说:“这很危险的!”,接着跟我普及了从书中学来的有关氢气球遇火会爆炸的知识。
当然,刺激大脑发育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平时家长有意识地去引导孩子,丰富孩子的生活环境,增加孩子的阅读量,扩展他的知识面,就能对提高孩子的智力大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