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一句“老话”:三岁看老。三岁看老,也有人说是三岁定终身。关于这句话,你怎么看?因为肯定会有人扛着大旗来抗议:说什么三岁看老,我才不信呢!孩子三岁能懂啥,都是下意识的行为;再说了,长大后受到的教育、发生的特殊事件,都会改变孩子的性格,穷人家的孩子还就出不了头吗?
初中课本上的《伤仲永》还历历在目:方仲永5岁就会作诗,名气远扬;但是12岁时写的诗已经不能跟从前相称;18岁时才能消失,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泯然众人矣”。
如果说三岁看老,那像这样陨落的神童绝不能算在内。另外,从小到大的“乖宝宝”若遭遇校园欺凌后变成坏人,也是现实生活中的确会发生的事情。这样看来,我们不能凭借孩子小时候的表现就断定长大后的出息,更不能把长大后的过错怪罪于小时候。
不过,小编仍支持“三岁看老”这种说法。
首先,我们没必要纠结在“三”这个年龄上。在古汉语中,“三”指的是虚数,也就是说不一定3岁,而是孩子小的时候。一个人小时候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影响着他的一生。
其次,我们多次看到科学家、育儿师说,宝宝从出生后3岁左右是他们初次养成各种习惯的时期,在此之前他们的脑子里是空白的,这个时期是学习、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一旦养成什么习惯之后很难改变。相信各位父母也有一样的感受。
说到“三岁定终身”,我看过一部震撼人心的纪录片:《人生七年》
这是一部从1964年拍到2005年的纪录片,导演选择了14个7岁的孩子,每七年进行一次拍摄。7岁,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56岁。观众们与导演一起倾听他们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梦想、探寻他们生活的现实,亲眼见证了孩子们最为真实而震撼的一生,从孩子到老人的全过程。
小时候,出身富裕的孩子参加各种高级运动与社交活动、一般人家的孩子发展着普通的兴趣爱好、而贫穷阶层的孩子则处于打架、挨打与挨饿的生活中。在稍微长大些的青年与成年期,有钱人家的孩子对未来有了清晰的规划、住在大别墅里、所交之友也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普通人家的孩子变成老师或事务员、有个普通的家庭;而贫穷人家的孩子基本都是辍学、早婚早育、经济困顿。
所谓的“三岁定终身”,与其说是为了定下孩子一生的基调,不如说是给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一个提醒:你现在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会影响他将来一辈子的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