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问出许多的“为什么”。问题少了,我们还能耐心解答;但是很多时候,孩子们好奇的问题太多,又偏偏问在了“不合适”的时间,比如爸爸妈妈刚下班,非常辛苦的时候。在这种时候,我们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想好好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但我们心里又很清楚,这样做是在扼杀孩子的求知欲,所以常常在事后感到内疚。你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吗?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 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今天就让超级育儿师兰海,与孩子们大爱的芝麻街小伙伴一起,为你演示如何正确应对孩子的“为什么”,同时教孩子健康小知识,让他们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身体的吧!
从视频中兰海老师回答几个“为什么”的方式来看,她首先做到了态度耐心、积极正面,用孩子能听懂的方式回答问题。不仅让孩子们学会留意自己的身体发出来的信息,还让他们懂得了健康小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
在孩子提出“为什么”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看到孩子对大千世界所存在的好奇,也要看到他们思维发育的不成熟性。所以“回答孩子的问题”与“回答问题”是两回事,我们要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回答,不仅是语言,更是思维。
首先,不仅是孩子,我们每个人对某个事物的真正接受,永远都不靠理解,而是靠感受。比如“火是烫的”,并不是我们学习生物化学得来的理解,而是自己试验过的。这就是体验式、感受式的教育方法。在丽丽问兰海老师为什么会心跳变快时,兰海老师没有给丽丽讲授专业知识,而是自己运动,让丽丽听她的心跳声,以此感受运动对呼吸、心跳变化的影响。
其次,孩子在这一阶段,心智尚不成熟,思维不可逆,也就是转不了弯,所以我们需要开启逆向思维模式。运动会让心跳变快,安静会让心跳变慢,这样的“逆向思维”需要慢慢灌输给孩子。同样地,运动之后会出汗,那么如果我们想出汗,就可以去运动。这也是孩子可以学习的逆向思维模式哦!
除此之外,比较小的孩子具有“自我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到他人。自己的玩具被拿走了,就会伤心大哭。于是我们在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改变“自我中心”的观念。正如兰海老师让丽丽听自己的心跳,感受“你和我一样”、“我们都是一样的”;在丽丽说自己想休息之后,兰海老师也说自己想休息,并邀请丽丽一起休息。这样一来,孩子知道了“你”、“他”的存在,也有了“一起”的意识。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孩子在小时候的认知尤其表现在“泛灵论”,也就是认为一切东西都具有生命。所以当孩子对着物品“拟人化”时,不要轻易戳穿、指正。对小小心灵纯真的维护,也是件不错的事情呢!
最后,如果实在有回答不了的问题,就大方承认,并跟孩子共同寻找答案吧!时刻备上各类百科、知乎、果壳网等知识源,也让自己的知识面充实起来吧!
视频里的丽丽来自超级育儿师的小伙伴芝麻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