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七岁熟读四书五经,八岁精通诗词歌赋,却不会背乘法口诀。后因屡试不中,二十五岁穷困潦倒,卖了祖产尚儒客栈,在同福客栈打工。”
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段话的出处,它是吕秀才一生的写照。或许连吕秀才都说不清楚,他从小出众,可谓一代天才,但是最后比李大嘴还不如,只能当个账房先生。
初看《少年班》的时候,叹息的是这群天才的陨落;再看时,却被“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深深刺痛。过多的关注对于智商高超的小孩子是不是一种深沉的负担?
伤仲永,那些我们小时候仰视着的小天才们,最后变成了什么样?是变成平凡的样子,还是站在了世界的顶端?
▍张炘炀
10岁,以510分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13岁,成为北工大硕士研究生;16岁成为北航数学专业最小博士生。他曾发表过言论,遭到人们反驳。在16岁博士张炘炀眼里,成功的标准就是“北京户口,买房,找个好工作。”
▍廖崴
13岁以563分考入中国农业大学,但是他后来沉迷游戏,学业荒废,转专业后终于本科毕业。
“因为年龄比较小,在生活和情感上和同学之间的差异还是很多,和他们聊天、说话,都不在一个层次上。”回想大一的生活,廖崴说,那时的状况是:“别人说的东西,我不懂;我说的东西,别人不愿意听。”
其实也有“天才”获得了成功,比如小诗人田晓菲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知名学者;比如数学尖子车晓东担任硅谷conner公司科研组经理;比如围棋少年常昊现在是中国著名九段围棋选手...小天才,其实更容易被培养成超世之才。
但是为了拥有“天才”,而去特意培养,最终将孩子的一生折在其中,真的值得吗?
答案是否定的,好的教育方法应该是顺势而为,因材施教。
一、判断孩子的天赋在哪
宝宝很小的时候,细心的妈妈就能发现他的兴趣爱好和天赋在哪。如果宝宝在七个月的时候能说单子,十一个月时说出句子,那他或许有听力和说话方面的天赋;如果他们对词语敏感,而且表现力强,常把发生的事讲给你听,那可能他们有写作方面的天赋。
当然,这些天赋很可能因为爸妈的粗心埋没,所以更加需要爸爸妈妈为宝宝创造一个独特的空间,给宝宝选择,或者说让这些细微的表现变成真正的天赋。
历时6年,通过万千家庭回访,设计师团队不断改进设计,从传统栅栏式到互动窗口式、单一颜色到多彩搭配、设计使用食品级环保材料,以及配套爬行垫的开发设计,我们一直在努力。
双面设计,一面磁性白板,一面可用粉笔。可升降,可折叠,高度可调节幅度为15cm。品质荷木,坚硬耐磨,纹理直,不翘不裂,天然木制淡淡清香,拿在手上会有生命温暖的感觉。
二、顺应孩子的成长过程
如果你家宝宝真的有过人天赋的话,也不要太过严苛地对待他,他也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家长要做的就是守护他,保护他,放任他自己的成长。如果宝贝没有过人天赋,也不要拔苗助长,用耐心慢慢教导他。
如何让孩子坦然面对挫折?面对孩子过多的要求怎么办?如何去帮助孩子的学习?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本书包含了家庭教育的大部分热点问题,有理念,也有实用的方法,适合于从婴儿到大学生的家长阅读。
面对初生至童年、少年时期的两个孩子,从出生,到开始说话、识字、逐渐认识这个世界,书中有忍俊不禁的童真,有无法抑制的爱怜,也有母子的无奈和迷惑。它不是对传统母亲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这样的生活散文。
对于普通的教育方式,小天才们可能不能适应,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成长方式,但是这样的孩子不应该被过分关注,而应该更好地保护起来,耐心教导他们。而那些盼望着自己孩子是天才,急切地想要证实这一点的爸爸妈妈,是真需要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