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在分享教育中,中国父母最常犯2种错误:
1)因为“面子”强迫孩子分享
案例1:“儿子,玩具飞机给小A玩一下……真是吝啬的家伙,我们不跟吝啬鬼玩!”小男孩不高兴地看着妈妈,一副想分享却又不情愿的样子。
后果:嘲讽孩子吝啬,会让孩子心里充满羞愧感,孩子常常为了减轻内心的羞愧,而被迫向大人屈服,做出分享行为。
▍diy木制小屋
分享是什么?其实它本身就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过家家的玩具锻炼宝宝手眼协调能力。宝宝在模拟场景中“安排”一切,慢慢学会如何分配和分享。
2)过分强调“不懂谦让”是自私
案例2:在吃水果时,糖糖挑了一个最大的被奶奶斥责:“看你自私的!”糖糖脸红,赶忙放下,拿了一个小的。下一次吃水果时,糖糖不敢第一个拿,而是等别人拿了才敢动手。
后果:大人片面强调“独自享用”、“挑大的”是自私,默认“牺牲自己,成全别人”才是好品格,忽视了对孩子自身的尊重,孩子容易养成虚伪的人格。
▍好习惯养成品格培养
一套12本,3个系列,包含了习惯、礼貌和与人与己的相处之道。请、对不起、打扰了、谢谢、排队、聆听、分享、帮忙、坚持、自信、诚实、友善都是我们教给宝宝的基础又实用的东西。
▍儿童情商培养绘本
2-6岁是儿童情绪管理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孩子会走出家庭,步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之中。孩子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父母需要努力给予指导,而绘本就是父母的指导手册。
上面两种误区,共同结果便是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心思,即过分在意他人对自己分享行为的评价和看法。
下面一组漫画告诉你,中国孩子与西方孩子是如何分享的?
想起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Richard E. Nisbett的《水下场景图》:
中国孩子更注意的是周围的人,我们的孩子的思维方式更多地是考虑到我们身边的亲人或朋友,即相比起西方孩子,中国的孩子们更注重的是家长或老师对自己的评价。
▷在孩子们的“分享教育”中,应该是两方面的原则:
1、鼓励孩子分享
毫无疑问,常懂得分享的孩子意味着好人缘。孩子们能从“分享”这个行为中,学会与人交往的一些技巧和方法。那些因为“分享”这个行为而快乐的孩子,他们会更享受与孩子一起玩耍的过程,这些孩子也常常是一些快乐而幸福的孩子。
▍全家一起玩
培养耐心是教育宝宝的第一步。宝宝可以和自己的小伙伴玩这个玩具,懂得谦让和沟通,增加交流互动。精选优质榉木,纹理清晰、质地均匀,保障宝宝安全。
2、尊重孩子,不道德绑架
父母需要自我提醒的是,孩子也有享用好东西的权利。在分享教育中,父母不应该给孩子建立“牺牲自己,成全别人”的价值观,因为会导致孩子心理压抑和低自尊。
▍宝宝成长故事绘本
《心灵成长故事》中选取了一些有助于宝宝心灵成长的心理教育故事,分别阐述了分享友谊、学会自助、乐于助人等主题。在阅读过程中,宝宝会越来越独立、开朗、勇敢。
▍古利和古拉
单册销量突破500万册。从发现到分享,这本书的每一页都洋溢着家的温暖和快乐,它明亮、平和、愉悦和善良。“合作”是《古利和古拉》中常出现的主题,它们在快乐中出现的,给快乐加分。
在这方面,父母们可以给孩子定规矩:属于孩子自己的东西,孩子拥有是否分享的权利;
公共东西,孩子最先得到的,孩子拥有先享用的权利;
如果是一家人的东西,启动“尊老爱幼”原则;
如果是跟其他小朋友共有的东西,启动分享原则。
“把快乐的香水喷洒在别人身上,别忘记往自己身上也喷洒几下”——这才是“分享教育”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