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位是每个钓鱼人都不会忽视的环节,因为钓位选好了,哪怕技术略差也会有不错的收获。反过来钓位如果不给力,想要有满意的渔获就不容易了,毕竟“三分钓技七分钓位”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可是怎样才能选到一个好钓位呢?这是很多钓友都头疼的问题,有的钓友说,我实在是不知道怎么选的时候就直接选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钓位,比如说铧尖,洄水湾之类的。可钓了之后发现,这些经典钓位也不能保证渔获,不是说好了是经典钓位吗?怎么还钓不到鱼?
其实好钓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对鱼儿的习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选钓位只注重水面上的地形,选对好钓位的几率是比较低的。那么好钓位该怎么选?想要选到黄金钓位,只能根据“水温,食物,安全感和溶氧量”这几个因素来综合考虑,其他的全都是浮云。为啥这么说?简单的分析一下就知道了。
一,水温对鱼儿的影响
所有生物都有一个适宜的区间温度,超过这个温度就有点不爽了。鱼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身体并不能产生热量,身体的温度是根据水温来变化的。但是水温的搞定也是受到外界条件影响的,比如说空气温度降了水温也会跟着降,尤其是浅水区降得更明显,所以鱼儿为了减少调节温度的能量损耗就会到深水区去躲藏,这时候水位比较深的钓点才会有成为黄金钓位的可能。不过凡事也分两面,比如说在夏季整体温度还比较高的时候,小幅度的降温浅水区反而更会让鱼儿感到舒适,这时候浅水区反而比深水更好钓。
举一个很常见的例子,有时候在河边钓鱼,早上的时候你这边连杆上鱼,对岸一个鱼口都没有。但是到了下午,你这边停口了他那边又连杆了。这多半都是受到阳光的照射,水温发生了变化,导致鱼儿栖息地点发生了改变。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现在进水口还是个不错的钓位,但是到了冬天,进水口就是百分百会空军的钓位,为啥?因为这里的温度要比其他地方更低,鱼儿感到不舒服。总之,选钓位的时候一定结合当前气候条件分析一下,哪些位置的水温更适合鱼儿栖息,而不是只看水面上的地形。
二,食物对鱼儿的影响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对鱼也同样如此,尤其是鱼儿不能制造食物只能靠天吃饭的情况下,对食物的渴求有多么夸张,这就不用多说了吧。而且鱼儿的消化系统还比较简单,吃的东西很快就排泄出去了,所以需要不停的觅食才能保证不饿肚子。尤其是在秋季,需要存储大量的蛋白质来过冬,所以一些食物丰富的地方会特别藏鱼。
哪些地方呢?前面刚刚讲的进水口就是个好地方,因为源源不断的水流会将大量的食物冲刷进来,给鱼儿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这对需要存储脂肪的鱼儿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但是这种钓位水温偏低,在冬季,初春这些时候不适合作钓。另外还有草边,果树底下,洄水湾,湾岔都是一些食物比较多的地方。在仲秋时节,整体温度还比较高,水温不会对鱼情有太大影响,重点选择食物比较多的地方就可以了。
三,选钓位不能忽视鱼儿对安全的需求
自然界就是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一条鱼从小长到大不知道要经历多少危险,经历得多了警惕性自然会更强。一些“傻白甜”类型的鱼是长不大的,早就成了天敌和掠食鱼种的食物了。就拿咱们钓鱼来说,一个动不动就黑漂的鱼和一个吃饵总是反复试探,吃口还很轻的鱼,哪个钓上来的几率更大?
所以鱼儿栖息和觅食的地点对安全感的要求也挺高的,越谨慎的鱼对安全感的需求就越高。比如说有淡水之狐称号的鲤鱼,选钓位就要选比较安静的位置,水底最好有沟坎的深浅交界处,陡坎下面。如果没有安全感,哪怕这个地方食物再多,水温再舒适,它们也没那个胆去觅食。宁可饿着也不冒险,这才是大鱼的生存法则。
四,溶氧量对鱼情的影响
溶氧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鱼的活跃度,尤其是夏季,很容易受到低气压和高温的干扰,导致水中溶氧量降低,鱼上浮不吃饵。只有选进水口,或者其他活水区才能勉强有点鱼口。溶氧量高低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雨前鱼难钓,雨后鱼口特别好,经常出现连杆。这就是溶氧量对鱼口的影响。不过在仲秋以后,气压整体是处于上升趋势的,温度也是慢慢下降,因为气压低而导致溶氧量低的几率越来越低。
最后:选钓位不能只看水面的地形,更不能死记硬背那些经典钓位,也不能因为某天在某个钓位爆护过一次就念念不忘,一年四季都想去那里钓。鱼情在不停的变化,好的钓位也在不停的变化,在选钓位的时候只需牢牢记住以上几个环节,选的钓位是不会让你失望的。